量子占星/彭定轩2013 年版
二十世纪中叶,法国有位90岁的卡门特太太,她考量自己年老无依、生活无着,于是找了一位律师来帮忙。 双方之后达成了一项协议,她将自己居住的房子卖给这位律师,而律师的付款方式,是每个月帮她负担生活费用,直到老太太去世后,房子就归律师所有。
当年47岁的律师先生想说,1965年的法国,女性平均寿命不到70岁,这位老妇人当时高龄90岁,已经超出平均值二十几年了,随时可能蒙主宠召、去见上帝,这门交易最多十年内,一定可以完成,届时获利可期。
但十年后,律师先生准备另作打算了,因为卡门特太太已度过了百岁诞辰,且还十分健康、毫无病痛,看样子还可活上好几年。 但没想到十年后,她居然过了110岁生日,靠得还是律师支付的生活津贴,但律师这时已经67 岁了!
又过了十年,到1995年时,律师先生多年的期待,终于在77岁时结束了,但并非原本预期的,而是律师自己告别尘世,先走一步! 而卡门特太太还活着,已经120岁了,她直到1997年才寿终正寝,享年达122岁!
人类的生命历程,都有其必然性与偶然性,「一定会死」是必然性,「何时会死」则是偶然性,要视当时个人、家庭与社会的状况,谁也说不定! 任何人的人生历程和寿命长短,都是永远难以断定的,但如果把人类群体的数据搜集起来,并做整体的统计分析时,做成大数据,其中就会浮现某种「模式」出来。
真实世界的人类 ,个体行为并不会像自然界一般,总是按着物理定律、季节法则来行事,而是有时很有条理,可以准确预测行为跟结果。 例如平常日的尖峰时间,一定会有大批上班族及学生挤在路上;而在非上班日时,可能有些人要工作,有些人参加活动、有些人出门踏青、有些人在家休息,行为模式显得杂乱无章,完全不可预测。
由人类群体组成的复杂系统,一定同时兼有这两种性质,在某时间点上,有些人具有条理,呈现「复杂但有系统」的行为;有些人较无条理,呈现「完全随机」的行为。
统计群体中的每个人,虽然乍看都是各自随机行动,却经常显示出「一致」而「可预测」的群体行为,似乎是「有意识」地追求同一目标。 譬如尖峰时间的通勤者、金融市场中的投资人、批判时事的异议份子等,都会引发「相对应」的群体现象:造成交通阻塞、市场恐慌崩盘、网络发烧的争论议题等。
更大规模的集体行动,像是极端的地区气候,如干旱、洪水、飓风、热浪等现象,都可看作是无以数计的「水分子」和「空气分子」,以海洋、云朵、水气和大气等型态运动,造成的「群体效应」。
如果再把人类的集体行为,近代高速「工业化」的因素加入,就会造成「全球暖化」的「突发现象」,而这种集体运动的后果,在距今一百年前,还是人类所无法想像预料的。
针对人类个体行为,及社会集体潮流的预测模式,在不同文化背景下,逐渐成为东方的八字、紫微斗数,及西方的占星、灵数等命理系统。 无论哪一种系统模型,都有一种附加功能,就是随着时间之箭的方向,预测未来发展的流年运势。
无论是生物个体还是地球现象,都处于在「系统化」和「随机化」的两种极端之间,所出现的行为模式,也介于百分之百可预测的「完全秩序」,和百分之百不可预测的「完全随机」之间。
但是,透过历史数据的观察,可发现单一个体的行为,大多处于中间地带,在适度的范围及尺度下,的确有某种生命的「共通模式」。
因此,包括占星在内的东西方命理系统,在针对个人命盘分析预测时,都不能忽视其所处家庭、环境、社会、种族、教育背景,给予当事人的影响及型塑力,而只依据个人经验、传统理论、复杂技术及过往资料的大数据,任意论断命盘主「命定是如何」或「一定会如何」。
每一个人都是活在集体意识之下的生命个体,无法单凭个人力量生存,不能单靠个人意志行事,而是与周遭环境「相互影响」,形成某种「主动创造」与「外界反馈」的作用。
哲学家康德说:「每个人都是随着自己的意向追寻目标 ,此目标通常与其他人的目标相反 ,然而人类个体和群众,就像跟随着某条「引导之绳」,朝着一个虽符合自然,但对每个人而言,都属于未知的目标迈进。 所有人都努力助长这个共同目标,即使他们并不看重此目标,甚至从未意识此目标为何! 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