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子占星/彭定轩2013 年版
逻辑(logic ),又称理则 、论理、推理,是一种「有效 推论 」的哲学方法。 如果只依据古典逻辑学中的 同一律 , 矛盾律 及 排中律 , 我们就必须将所有的 「 对与错 」、「 是与非 」、「 真与偽 」、「 诚实与说谎 」, 这些观念清楚地区分出来 ,「一丝不茍」 不留任何模糊的空间 。
但在人类世界的生活,无论是日常的思想、观念、用字遣词中,却经常出现一些模糊地带。 可能是我们对同一件事情 ,因 不同的诠释角度 、 前提设置 、 概念连接或置换 ,或是万中无一的巧合例外, 而带来意想不到 , 甚至自相矛盾的状况 ,使之无法 从 逻辑 上,正确判知结论究竟是「正」还是「误」的状况, 这些统称为「 悖论 」, 亦称谬论、吊诡 、诡局及 佯谬 。
悖论的英文Paradox,在希腊文中是「多想一想」之意,是指某些看似荒谬错误、或是无法自圆其说、或许互不兼容的命题与结论。 大致可分为三类:
第一类悖论是「似是而非」的,通常是由于推理过程中的错误,引导到错误的结论所致。
例如「消失的一百元」:三位旅客一起到某家旅馆投宿,侍者给他们一间三张床的房间,收费三千元,他们三人各拿出一张千元钞,支付给侍者后,便进房间休息了。
没想到过一会儿,侍者发现自己弄错了! 原来旅馆正好有优惠活动,应该只收2500元的。 侍者为了避免被投诉,立刻从收银台取出五百块钱,赶紧上楼准备退还给客人。
在电梯中,侍者想到五百块钱很难由三位客人均分,于是他自作主张,决定只退给每位客人一百块,自己留下两百块当作小费,堪称两全其美之举。
以下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:三位客人各付出九百元(千元钞找回一百块),总计两千七,两百块被侍者拿走,那么三千元剩下的一百块,到那里去了呢?
看出问题何在了吗? 这是因为叙述上的误导,才使得情况自相矛盾,因为把客人支付的二千七,和侍者拿走的两百块,加在一起是错误的! 应该是将收银台里的两千五,和侍者的两百块加在一起,刚好等于客人支付的两千七才对。
这是一种「认知悖论」,常被包装在某些花招或障眼法中,蓄意误导阅听者,这类题目一旦被揭穿破解方法,逻辑的荒谬性就消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