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进一步阐明「薛丁格的猫」这个假想实验,再 举一个假想观测为例, 假设有 一个男性上班族Mr. Edward,已婚七年,但是妻子也经常工作到接近深夜,才会回到家中,因此Mr. Edward在每天傍晚下了班之后,会依当天的心情和口袋的饱满度,进行一些休闲活动:
一. 独自一人到书店看书买书 、
二. 逛大卖场兼购物、
三. 去健身房游泳运动、
四. 和婚外情的女友约会、
五. 早早回家帮太太准备消夜、
六. 其它。 等六种情况 。
我们原先无法肯定 Mr. Edward 在任何一天下班后 , 会去做那件事 , 如果我们持续观察一整年 , 就可大概得知他行为模式的频率 , 例如一. 到书店15% 、二 . 逛大卖场 15% 、三 . 去健身房 15% 、四 . 和女友约会 15% 、五 . 早点回家25%、六.其他15% 等等 。
如果将Mr. Edward当作一个自由运动的粒子,我们就可以预测他前往何处的机率,但无法确定他当下的实际行动,用量子力学的语言来说,这位Mr. Edward下班之后的状态,会是到书店15% 、逛大卖场 15% 、和女友约会 15%等,这些状态的” 量子态叠加” 。
接下来,就要上演一出「步步惊心」的推理悬疑剧 ,终于有一天,Mr. Edward的太太对他的行为起了疑心,于是雇用退休FBI探员,开始每天在他下班后尾随跟踪,想要得知丈夫当天的行踪 。
如果FBI探员跟踪的第一天,Mr. Edward 是去健身房,那当天 Edward太太从探员得到跟监报告时,Mr. Edward在下班后去健身房的机率就是1 , 100%确定的状态 。
如果不去观测粒子的运动,粒子的真实状态,会是所有的可能性「叠加」在一起的「不确定」状态,但 一经由跟监观测,便立刻成为确定的状态 。
任何观测都会使原本「叠加」的状态「收敛」成一个确定的状态,就是无数个叠加在一起的波包,缩并成一个,又称「波函数紧缩」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