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 占星的相位诠释法量子占星 / 彭定轩2013 年版
西洋占星学 堪称一门人生的 几何学 ,为何如此形容? 古代占星学的发展源起,正与欧几里得(注一)活跃的时代重叠;近代占星学的复兴则从十七世纪开始,与笛卡儿提出解析几何(注二)的方法论不约而同。
占星图的绘制需要仰赖精密的几何计算,占星学的理论架构,也和几何学有着许多异曲同工之处,这种巧合是否具有人类时代思想的同时性发展意涵呢? 现在让我们以几何学的角度,来解析占星学的诠释方法:
基本的解盘程序是以行星落入星座这条线,当作心理意识的特质描述,行星落入宫位当作生活领域的行为描述,行星之间的相位,当作个人与外界人事互动造成的回馈影响。 必须将「两两成对的因素」连成线,再将线组成平面和立方体,乃至于超立方体的思维架构,方能面面俱到。
如以行星、星座、宫位、相位、宫主星等占星图中的要素 ,当成一个个点的「零维度」,则行星落入星座,可当做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的「一维度」,行星落入星座加上行星落入宫位,则是两条线围成一个平面的「二维度」,如再加上一个要素,譬如某一行星与另一行星的角度相位,则形成「三维度」的立方体。
举例说明,火星代表一个点 ,是零维度;火星在狮子座则是两个点连成一条线,是一维度;火星狮子座且落入第二宫,代表两条线组成的平面,是二维度;火星狮子二宫与海王星呈现某一相位,则成三维度。
以此类推,同时将海王星落入的星座与宫位 ,和火星之间呈现的相位等要素,一一加入之后,如此一来,不就变成六维度的”超超超立方体”了吗!?
注一:欧几里得(约 B.C.325 年— B.C.265 年), 古希腊 数学家 ,被称为「几何之父」。 他最著名的著作《 几何原本 》是 现代 数学 的基础,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。
注二:解析几何( Analytic geometry ),又称为坐标几何( Coordinate geometry ),最早被称作 笛卡儿 几何,是使用 代数 方法进行研究的 几何学 。 通常是使用二维或三维的 直角坐标系 来研究平面、直线、曲面和圆的 方程 。 一般认为,解析几何的提出是现代 数学 的开端。 1637 年 , 笛卡儿 在《 方法论 》的附录「几何」中提出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