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子占星彭定軒/編
[哲理篇四]
生問:
“一旦以精確的語言來詮釋占星學基本原理,並真正認知到它們在心理層次所代表的意涵,那麼占星學就會比正統心理學”………
對於這一段,我想瞭解老師你自己的解讀?
我目前非常認可占星是一門科學,它只是沒有符合普世價值的科學既定框架,同時自己在思考是什麼原因。
目前可以找出的區別是,心理學給出了具體的實踐方法去讓人看到自己的盲區,從而協助人突破自我心理障礙。 。。不同學派的理論和工具去讓心理師去執行心理治療。
那對於占星, 我想瞭解老師這些年的修行,占星所得到的結論,要如何讓人把結論內化,而進行改變?而不是沉淪在結果論的漩渦,把占星淪為算命(據你前幾篇的分享)。
從而上升到文章提到的“心理層面的意涵”………會這麼想是因為我發現身邊還是有人對占星有偏見,那你會建議用怎樣的角度,或是“精確的語言” 去回答普世價值對與占星的偏見呢?
師答:
現代科學墊基於「唯物論」的客觀現實上,藝術、宗教、靈性等則是「唯心論」的主觀感受。”笛卡爾”認為世界是「心物二元性」的,心靈與肉體是分別存在的,藉由大腦內的「松果體」來連結,本人秉持的是「心物一元性」。
因現代科學找不出“客觀現實”的“作用力”(如重力、電磁力、強核力、弱核力或其他力),證明天上星體對地球人事,有產生任何影響力,因此否定占星學。
而「心物一元論」的觀念是「心會影響物」(譬如“相由心生”),「物也影響心」(譬如“藥物作用”)。當你相信所吃的是良藥(其實是安慰劑),就會產生正面反應;反之,當你認為相信所吃的是毒藥(同樣是安慰劑),就會產生負面反應。
其實,以上都是所謂的「身心作用」,但此作用不僅止於大腦皮質的神經元連結,所構成的理性思維“顯意識”知道與否,而是更深層的“潛意識”、以及更高層的“超意識”,三者交互融合導致的認知。以上可稱為「信念」,是先天的“遺傳基因”(個人體質),也是後天的“學習教養”(知識塑造),俗稱為「命運」。
占星學的運作原理是藉天體運行的排列組合,呈現的“週期性”與“規律性”,替個人際遇找到“歸因“解釋,用以觀察、描述及預測個體的生命發展。其他系統如紫微、八字、靈數與人類圖,也具同等之功能。
以上系統皆可就個人的先天特質及後天發展,做出觀察、描述及預測,差別不僅“符號”有別(星體、干支、虛星及數字),所用符號觀點與描述詞彙,更有不同文化導致的意識型態差異。各系統皆具備觀察、描述及預測功能。
最大差異在於尺度有別,如占星是4分鐘排一個盤、紫微八字是120分(兩小時)排一個盤、靈數是1440分(一天)排一個數字,各有其“適用性”與“實用性”。
其機制作用並非占星的星體、八字的干支、紫微的虛星及阿拉伯數字,對某個人的生命具有任何“物理可測”之作用力。但是,如同心智思維之不可測,不能以“儀器測不到”及“不可覆做性”,否定其存在。
簡言之,上述各系統的本質,皆是不同文化知識與時代精神演進中,由人類集體意識共創之「生命哲學」。所謂「相信就會看到」、「相信就有作用」、「信念創造實相」。人一旦相信某些事物,就開始擴展自身的“小宇宙”,發展擴張為多重形式與大小規模的“中宇宙”。
諸如伴侶、家庭、城市、民族、國家等,小到血緣宗族、大樓社區,中至知識思想(如本群組)、文化習俗、道德律法,大到膚色國族、洲際地域等,各有異同的人類集合體。
無數異中求同的“中宇宙”,與其它大大小小的中宇宙,在大爆炸後誕生的“大宇宙”中並行運作,有時碰撞衝擊、有時吞併融合、有時互不交集、彼此擦身而過。
諸多哲學系統(俗稱命理玄學),其實證經驗雖未必「放諸四海皆準」,卻自成其“中宇宙”,可視之為「心理科學」,與其他心理學派同等看待。
在物質層面,「唯物論」主導之現代文明中,科學不停變化,日新月異的科技產品,層出不用被發明應用出來。
於更深層面,在“宇宙意志”主導下,人類的藝術美學、哲學思考、宗教信仰、精神信念的心靈需求,基於“世界精神”的自我彰顯,本質永遠不變。
心物互為表裡,缺一無法存在,宇宙的起源既是大爆炸,也是神創世。心與身只是振動頻率不同的能量展現(弦或基本粒子)。
萬事萬物的作用力究竟何在?是風在動?還是幡在動?兩者皆非,是人的心在動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