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子占星/彭定軒 2023年版
占星盤的觀察要素可多可少,以十大行星為基本,還可加上南北交點、四小行星、凱龍(Chiron)祝融(Vulcan)、紫氣月孛莉莉絲、八顆超海王星、一百多個阿拉伯點、最多到數百顆恆星,使得命盤星羅棋布、目不暇給眼花撩亂。
量子占星以化繁為簡為重,實用效率為要。本命盤除十大行星加凱龍星,不用其他參數,流年技巧只使用Transit(行運、過運),除了七顆地外行星,省略其餘指標。
坊間諸多流月、流週、流日的運勢報告,雖常使用日、月、水、金等四顆地內行星,做為短時間的撰寫依據,但地內行星對運勢影響,無論邏輯亦或經驗,著實非關緊要、運用可有可無。
以21世紀初人類均壽八十歲為準,太長的流年指標如一個黃道大月(2150年)故然不適用,連冥王星(248年)、海王星(165年)的黃道周期,使用時都得掐頭去尾、做出適當切割取捨。
同理,太短的周期--太陽在一個星座待30天、月亮待2.5天、水星(金星)十幾二十天--對流年預測從半年至一年的短期、一至三年的中期、三至十年的長期、直到生命終點的極長期,當無絲毫功用。
原因在於,任何八字、紫微、占星、靈數等生命哲學系統,對於流年分析及運勢預測,都要選擇適時(不太長也不太短)的「時間尺度」,搭配適量(不過多也不過少)的「歸因指標」。量子占星的流年只用火、木、土、天、海、冥等六顆地外行星(另加凱龍星),在「短於兩周」的運勢預測「皆無必要」的前提下,對分析精細及預測準確,運用綽綽有餘。
量子占星提倡的「全像性」法則,意謂在較大尺度的型態中,一定包含了較小尺度的「碎形」,某一個體的生命型態與行為模式,以各種尺度加以觀測、描述及分析,結果都會顯示某種「相似性」,在「大包括了小、小不包括大」的法則下,選擇適當尺度的指標,即可善加預測。
因此,日常事件型態與行為際遇模式,當運行速度很快(短時間尺度)的流年地內行星,進入宮位及形成相位,若對應到顯著的行為事件與生命際遇,此時速度較慢(長時間尺度)的地外行星,同時進入的宮位及相位,流年的象徵主題與可能的情境事件,一定也可彼此歸因連結,且指出更長的流年課題、更重要的影響、與更深刻的意涵,此即「大包括了小」。
反之,當運行較快的地內行星進入宮位形成相位時,雖也能和某些生命事件彼此呼應,取得歸因連結,但此時若運行較慢的地外行星,並未出現顯著的宮位及相位指標。則日、月、水、金的生活小事,若非吃飯睡覺、上班上學、就是追劇休閒、社交玩樂、要不對人怦然心動或意見不合,節慶收到禮物或違規收到罰單等,在日日週週月月中,不致大幅突變的日常。況且,此等頻繁瑣事的發生與作用,並非流年分析的關注焦點,遑論探究深刻意義,因為「小不包括大」。
換句話說,流年地內行星(日月水金),在數小時至十幾天的短時間內,所能論斷出的個人運勢,一定都囊括於流年地外行星(火木土凱天海冥),在數十天至數十年的長時間內,能夠論斷出的事件際遇,並指出其主要課題、生命階段與成長進化的意義。
從本命結構到流年運勢,生命的主要課題必會出現「相似碎形」,一而再、再而三不停重複,相關事件的出現機會,層層疊疊逐漸加總、發生機率不斷增加。
總之,只要解盤觀念正確、功力深厚札實、且實證經驗豐富者,在釐清盤主本命的整體型態後,就能從流年火星到冥王等地外行星,陸續通過宮位相位條件中,找出運勢的趨勢輪廓。
因此,無需運用尺度短於火星的運行指標,更不可以地內行星為論斷主軸,否則違背流年運勢「長包括了短、短不包括長」的基本邏輯,且小事瑣碎細微,無助於大事預測、更無益人生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