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子占星彭定軒/2022年版
試問,為何有這麼多種流年法被發明出?又都流傳下來?
各種不同的流年法,其運作原理很簡單,不脫量子占星的「觀點性、機率性、語言性跟全像性」四大觀念。
一、觀點性:人一旦運用某種觀點去看事情,將會看到符合此種模式的外界狀況,若不去看就不知道。如同量子物理中的雙夾縫實驗,以波的方式去測量光時,光就呈現出波的干涉現象,一旦以粒子去測量光時,光就呈現單一的粒子態。
二、機率性:占星描述及預測,大部分是遵循「模糊邏輯」,而不是對錯是非的「黑白邏輯」。用任何觀點去看人事,不可能有100%完全準確的描述判斷,也不會有0%完全不準的描述,符合程度一定在0-100%之間。一旦解盤者運用占星盤來觀察,盤主在「準」與「不準」之間的判斷感知,都可用心理學中的「巴納姆效應」來做解釋。
三、語言性:任何命理系統都是一種「語言翻譯」的工具,就算自己的觀察及想法,認定對方狀況有多準多符合,如果無法以適切的語言詞彙來表達描述,傳達給對方認知與接受,任何命理工具都屬無用之物。
四、全像性:知微見著,命盤中任一線索,一定反映出對方生命全貌的一部分,一旦對方抽了線頭,即可慢慢抽絲剝繭,一路描繪出對方生命整體的輪闊,因此對方覺得有所符合。
量子占星提倡的「全像性」,意謂任何尺度較大的型態之中,都已包含了尺度較小的同樣型態,生命在各種大小尺度下,都會顯示出某種「相似性」,流年只要選擇適當尺度的指標,即可善加論斷。
量子占星流年原則只用火、木、土、天、海、冥等六顆地外行星(另加凱龍星),不使用日月水金等內行星,也不使用四小行星及南北交點。原因在於,以人類平均壽命約八十歲做為觀察尺度,太長的流年--如一個黃道大月約2150年--固然不適用,太短的流年--太陽在一個星座或宮位約30天、月亮約2.5天、水星金星各十幾二十天--自也不適用。
比如,流年日月水金等內行星,在數天至三十天的時間內,能論斷出的個人運勢,一定都涵蓋於外行星在數十天至數十年的時間內,所通過的星座、宮位及相位。在「大包括小、小不包括大」的邏輯下,流年火木土天海冥在大尺度時間能論斷出的進化主題、生命階段與重要事件,日月水金雖然時間尺度更細,但絕對論斷不出。
流年運勢在外行星通過的星座、宮位、相位等諸多指標下,主要課題會一再出現「相似碎形」,舉例來說,流年木星進七宮沖本命冥一,流土進六拱土十,流天進九刑木六、流海進七刑日四、流冥進五刑火八等,重複顯示出在事業工作中,關於專業服務上的流程進化與形式改造,牽涉到與人合夥共事上的資源分配,將是流年主要課題。
解盤功力足夠且實證經驗豐富者,自然能從火星到冥王星等地外行星,所通過的宮位相位等條件中,釐清並找出運勢的型態與輪廓,根本無需日月水金之參數,否則太過瑣碎,於人於事無益,更不可以日月水金為論斷核心,否則違背運勢的根本邏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