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子占星/彭定軒2013 年版
從前有一隻雛鴨,誕生在華人的農曆大年初一,可憐的牠自孵化後三天,即被帶離母鴨身旁,開始被人餵養穀物。起初這隻害羞的小鴨心存疑慮,想說:「你們讓我和媽媽分開,還要每天餵我,不知是何居心!」一開始寧可忍饑挨餓,死也不吃。
接下來每天每週每月,都有人定時將食物拿來,小鴨的疑慮也漸漸消除了,願意乖乖食用好好長大。大半年過去,小鴨逐漸成熟,安全感越來越穩,想說:「這些人的確是真心善待我,別無他意」,這可是牠經過日積月累、一點一滴的觀察,所累積的生命經驗,所得到的確定信念。
當一年過去,已完全長大的鴨鴨,到了農曆除夕這一天早上,在人類進來時,仍引頸期盼餵食的穀物,但牠等到的卻是,被人一把被抓起來,立刻給扭斷了脖子,成為當晚年夜飯中的一道烤全鴨!
這就是「歸納法」的陷阱, 歸納法 是搜集許多自然界的現象,而把觀察結果進行綜合分析,試圖找出一個定則,來解釋事物運作的原理。但歸納法沒有一定的邏輯可循,未必適合於所有條件下,推論出的結果也不一定正確。
包括被宰的小鴨在內, 不僅無數的豬牛雞鴨,都是歸納法思考式的受害者,就連人類也不例外。因為我們總是傾向從「個別的觀察」,推出「普遍有效」的確信法則,但意料之外的「黑天鵝」不斷突現,顯示這種法則並不保險。
人類的性格和行為,即是一種小型的複雜系統,就算在長期的規律運作之下,仍隨時都可能出現突發現象,產生雖有其內在規律,但從表面觀察難以統計及預測的「混沌效應」。個體自身處於家庭、團體、社會、國家的影響之下,隨時接收各種訊息,並依自身模式做出回饋,成為更龐大複雜系統的一分子,
舉個例子說明,某個由兩把小提琴、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,所組成的古典四重奏團,在一次現場演出時,原本演奏著一首格式工整規律,音符有數學般秩序排列的海頓作品「雲雀」。
一直到末樂章的主題變奏時,樂團首席(第一小提琴)靈感突現,以同樣的旋律主題,演出一段即興的爵士風獨奏,隨即得到觀眾的驚喜歡呼。其他樂手立刻做出反應,跟著模仿首席,輪流以不同的靈感、創意及技巧,以同一首海頓旋律做為主題,演出了場不拘一格的即興古典樂。
本來樂團在首席帶頭脫序後,指揮那隻「看得見的手」已失去操縱作用,也沒有事先寫好的旋律,讓樂手照譜演出。每段即興獨奏,都是來自樂手們原本腦中的動機、句型與裝飾技巧,再以自身特有的創意方式,和原創樂念交織在一起。而這一切又在不受拘束的和絃之上進行著,才會產生一場瘋狂卻精彩,就算日後排練無數次,都再也難以重現的一場演出!
這就是一種群體的「自發性互動」,每個樂手在一種「突發現象」後,都是當下對外界訊息做出反應,脫離原先扮演的角色,開始認同及模仿某人,形成意外的「群體效應」。
原本的小團體開始了另一種有秩序的「同步運作」,但加上了圍觀聽眾的正負面反應,團體成員隨之做出反饋(feedback ),於是形成一個更大型更開放,也更複雜的系統。
因而產生小如區域性群眾議題,大如全球的金融海嘯等,因群眾的集體反應和非理性行為,所造成的突發狀況。各式各樣雖「無法預測」但「亂中有序」的現象,卻又能在事發後找出發生原因,「事後諸葛」分析其脈絡與跡象的人類集體行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