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子占星/ 彭定軒2013 年版
第二類悖論是「似非而是」,就是聽起來好像是不可能的,其實卻是真的。例如「六歲的大學生」:某人跟朋友吹噓說,他在生平第六次生日那年,大學就唸畢業了。一般人的直覺會是:那時他才六歲!怎麼可能?
原來他的生日是2月29 號,每四年一次,第六次生日時,他已經二十四歲了,當然可以唸大學,還是位延畢生!
這是另一種認知悖論,其敘述或結論乍聽之下,十分離譜或違背直覺,仔細思考後,卻發現其實「說得通」,即使結果多多少少,令人感到訝異。
第三類的悖論是自相矛盾或解釋不清的結果,也許源自假設的前提,也許源自推理過程中的瑕疵。
以科幻片「回到未來」的劇情為例:「你搭乘一部時光機回到過去,遇到自己的母親,她因為愛上了你,因此就不會和你父親結婚並生下你。」這時你這位婚姻殺手會發生何事?
你會因為妨礙自己出生,倏然之間就不存在嗎?還是隨著你父母結婚的「機率」越來越渺茫,使你如煙霧般緩慢散失?如果這樣的話,你就從未長大成為一名時光旅行者,那麼是誰阻止你父母結婚並生下你?以致年長的你根本不曾存在過!
假如年長的你並不存在,無法回到過去阻止父母的婚姻,年幼的你就會順利出生,所以可以長大成人,接著回到過去阻止父母的婚姻,於是你又因此消失在世上。矛盾在此!
乍看之下,這似乎是個完美的邏輯悖論,因為物理學家在理論上,尚未排除時光旅行的可能性,到底如何擺脫這種矛盾的自相循環呢?這算是一種「真悖論」,是指自相矛盾或循環論證的陳述,或某種現實上不可能發生的情況。
以上這幾種悖論,都屬於哲學中的邏輯範疇,和占星的關係何在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