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子占星/ 彭定軒2013年版
晴朗的新月夜空中,閃爍著成千上萬的星星,乍看雜亂無章的繁星中,認真觀察之下 ,這裡可以「看出」一隻獅子,那裡可以「連出」一座天秤,似乎隱藏著各式各樣的圖樣,或稱模式。
西洋占星堪稱最古老的哲學理論,是基於 「 天上如是 , 地下亦然 」 ( as above so below) 的「天人相感」思想上,在人類歷史上超過四千年,體系於兩千年前完備,依循發展至今。
人類透過占星學的觀點,從十二星座的單純原型,到排出滿佈符號的誕生盤(Natal chart),從簡單的分類法,到複雜的星盤詮釋藝術。無論是西洋現代占星、古典占星或印度占星,各種占星理論派別,依不同的參照數據,都可架構出許多種關於「地球人事」的象徵模型,來做分析、推演及預測。
占星學的誕生及發展,可說是基於人類的本能習性,「無法忍受『不確定』的未來」,時時對於自身的行為,可能造成的後果,懷有探知、預測及防範的心理,浮現出「風險評估」的意識,因而產生「預知未來」的需求之下出現的。
人類因大腦皮質的高度發展,自古便有「如果這樣做…之後會如何」的理性思考,各大古老文明在啟蒙後,不約而同,都開始對天上星辰,以自身文明特有的神話故事,賦予個別的象徵意涵。以「公認」的指標作為參數,建立一套理論體系,並以系統的「規律性」變化為指引,預見未來發展的結果或狀況。
在古希臘文明興起的數百年間,各派哲學名家輩出,西洋占星在「天人相感」的原始信念下,更奠定其「理性思辨」的哲學邏輯性。原本亞里斯多德的 古 典邏輯 論 ,世界上 所有的事物或陳述,都可以用非黑即白、非對即錯、非是即非的「 二元 項」來表達。
一、 同一律 ,事物跟其自身相等同,「自己」不能「不是自己」。二、 矛盾律 ,事物不能同時「是」跟「不是」。是就是,不是就不是。三、 排中律 ,事物只能有「是」或「不是」兩種狀態,不存在其他中間狀態。
例如問說:你今天吃過飯了嗎?可用古典邏輯來思考:只能是「有」或「沒有」,不可能既「吃過」又「沒吃」,不存在任何模糊地帶。
不過這一套法則,在人類的生活及行為中,卻難以完全適用,因為一般人日常所遭遇的問題,及對事物發展的陳述,常是模稜兩可,甚至模糊不清的,只能以「模糊邏輯」來表示。
例如繼續發問:你吃飽了嗎?這時可以回答:吃飽了或沒吃飽。如果再問:你吃多飽?這時就必須回答:六分飽、八分飽、十分飽……等。當然關於吃飯的問題,可以只用古典邏輯來思考,作出「飽」或「沒飽」的回答,不理會到底有多飽的問題。
但是,如果換成其他問題,譬如:你覺得我美不美?有多美?
你愛不愛我?有多愛?
等問題時……這時就只能用 「模糊邏輯」 來思考並回答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