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子假想實驗 —— 《步步驚心》 之二
量子科學占星/彭定軒
直到有一天, Mr. Edward 突然警覺到自己被跟蹤了 ,因為 怕「小三」之事曝光 , 當然不能再跟女友約會了 ,而改去其他地方,因此 接下來探員每次跟蹤 , 都還是知道 Mr. Edward 去了那裡 。
但 正確來說,探員跟監到的情況 ,已經 不是完全真實的情況了 , 因為真實情況是 Mr. Edward 前述六種行為可能性,混合疊加在一起的狀態 ,但是 事情的真實狀態,已經被FBI探員「跟蹤觀察」這個行為給改變了 !
大家 或許會想說 ,如果 FBI 探員 小心點跟蹤,不被 Mr. Edward 發現不就沒事了 ? 但所謂的「跟監」就是要時時刻刻盯著對方 , 用目光及燈光投射在被觀測者的身上 ,因此 對方一定會感覺到觀測者的存在 , 因此不管是要測量什麼 ,「 測量的行為一定會對測量的對象造成影響 」 。
本來根據牛頓以降的觀點 ,宇宙是 絕對的空間性與時間性 ,是 絕對客觀與獨立的存在 ,萬事萬物都 可以用數學方法和重複驗證 , 實證推理其前因後果關係 。
在古典力學的原理下,宇宙被認為是完全可以被預測的 , 若知道一個物質的初始條件 ,如位置、初速、加速度、運動時間、外在變數等,就可以用複雜的 數學公式計算 , 進而推測出其過去與未來的一切狀態 。
在此之下,建立了一種「齒輪連動」般機械式的因果論,也可稱之「決定論」的宇宙觀。
但是根據量子力學的實驗證明,測量任何物質的行為,一定會對受測對象造成影響,之後再去測量這個物質的量,所測量到的會是已經受影響的狀態,結果當然會有變化 。 古典力學認為可將測量的影響抑制到無限小,也就是第一個量的測量,不會影響下一個量的測量。
但是根據量子力學的實驗證明,測量任何物質的行為,一定會對受測對象造成影響,之後再去測量這個物質的量,所測量到的會是已經受影響的狀態,結果當然會有變化 。 古典力學認為可將測量的影響抑制到無限小,也就是第一個量的測量,不會影響下一個量的測量。
但是量子力學卻認為影響沒有最小單位,一定會存在某種影響,就是在第一次跟監過後,觀測者 FBI 探員,無可避免 會影響到被跟蹤者 Mr. Edward 的行程安排,而使得測量結果變得不準確,因此建立了 量子力學中的「測不準定律」 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