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子占星/彭定軒
量子力學的出現,雖引起決定論者--古典物理巨匠愛因斯坦的反彈聲浪,認為「上帝不會和我們擲骰子」﹗但愛因斯坦也是量子力學的奠基者之一,晚年並自承錯誤。
無奈,現代仍有許多人,仍舊抱持牛頓式「鐘錶匠」上帝,所創造的「機械論」宇宙觀,來運用占星及其他命理學。如「古典占星」稱斤論兩般,計算各個行星落在不同星座的不同區間,得到高低有別的不同分數,無論是「廟旺弱陷」還是「尊貴無力」,再予以加權統計。在封建社會的線性價值觀之下,總分越高越吉利,代表越好命,反之則否。
但是, 古典學派是基於傳統社會的集體意識上,人類受到強大環境制約之下,所建構起的宿命論,在開放的現代社會中,每個人都擁有相當的「自由意志」,能夠做出多元發展的無窮選擇性,古典系統的適用性與驗證度,理當越來越小才是。
量子力學的「測不準定律」,引發的新時代哲思乃是,被觀測物永遠只在「被觀測」時,才能「確定」其位置或動量之一,宇宙萬物隨時處於一種不確定的「模糊」狀態。
因此,占星並非自然科學所定義,符合是非對錯的「黑白邏輯」,有被主流科學界接納之希望。占星其本質全然是一門社會人文科學,可用以預測趨勢性、可能性、機率性的「模糊邏輯」。
人類能就占星學的依據,對任何生命個體,對其與生俱來的特質,做出定性化描述,再將後天環境的條件變數予以定量,綜合思考計算,評估出「何時可能發生何事」、或「何事可能在何時發生」,但在個人意志及環境變數下,只可能大致準確,不可能絕對正確的「機率性」預測。
在測不準定律的作用下,「被觀測物」始終擺脫不了觀測者的影響,以致每個不同的「觀測者」,如各自抱持不同的信念與態度,就會看到被觀測者的不同面向與特質,而做出各種正負面的描述,各自詮釋自身所見。
更進一步,觀測者在推論被觀測者的人格特質與行為傾向,未來發展的可能性,將會做出偏樂觀積極的正面預測,亦或偏悲觀消極的負面預測。
因此,抱持正面態度的人,看到得都是正面的,反之亦然。在這種投射機制的效應下,使得觀測者不可能做到「絕無自身立場」的客觀中立,去觀測世間人事物。
傳統的占星、紫微、八字等命理觀,大多數的理解是:古人發明了一套套的「演算」法,只要盡可能鉅細靡遺,輸入詳細的參數條件,經過命理師繁複的運算後,就能求得最終答案正確輸出。
但是,再精密複雜的命理系統,都無法將使用者「正在輸入參數」的動作,也做為一項變化參數,給輸入程式系統之中。
如此說來,人類企圖運用命理系統的規律,加上大量的統計數據,來精準預測自己及旁人之未來發展的「必然性」,是件不可能的任務。
【量子占星】觀念(1)_占星與測不準定律
【量子占星】觀念(2)_占星的觀點性效應
【量子占星】觀念(3)_占星的觀測者尺度
【量子占星】觀念(4)_占星本質非科學
【量子占星】觀念(5)_占星的模糊邏輯
【量子占星】觀念(6)_破除科學迷思的占星邏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