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展五千年的哲學思考
--占星學-- 之三
量子科學占星/彭定軒
本文圖片為阿飛工作室版權所有
《占星學的緣起》
現代占星學的萌芽,始自西元前三千年的西亞「兩河流域」文明時期,當地住民是以「神性膜拜」為主要思想,蘇美人開始使用楔形文字,為天空中聚集的星群命名,並記錄一些天文現象。
巴比倫人發明了幾何計算,把天空的圓周畫為三百六十度,並依月亮通過的區域,分為十七或十八個大小不等的星座,到了後期才將天空分為十二個大小相等的區塊,成為現今的黃道十二宮。現代占星學中的星座名稱,也可追溯到此時期。
伽勒底秩序
古代人認為太陽及月亮,逐年逐月對人類發揮影響,是顯而易見的,進一步賦予日月星辰某些象徵意義,將其視為神祉來崇拜,是十分自然之事。
到了古巴比倫和亞述文明時期,形成了將天體運行視為神意的展現,對於人世間的興衰變化,有著「決定性」影響力的觀念。
而後逐漸演變成,將肉眼所觀察到的七顆行星,以自身文化所尊崇的神明為名,並賦予每顆行星特殊的神性來作演繹,將神話中的神明與各個行星間,建立起奧妙的「天人感應」關係,西洋占星學就此萌芽。
當時各文明中的伽勒底人,特別熱衷於觀星,並根據觀測資料,建立了最早的星曆表,能計算並推測出行星的位置,且能預測日蝕的發生。
伽勒底人並依行星在天空中運行的速度,推測行星距離地球的距離遠近,將天空分成七重天,離地球最近的為月亮天,最遠的為土星天。後世稱此行星排列的規則為「伽勒底秩序」。
占星學在其後幾百年間,以古巴比倫神話為詮釋的根源,建立在象徵主義的基礎上,逐漸滲透至埃及與希臘化地區。當時希臘的地中海商業文明,具有的開放思想觀念,和自由的學術風氣,促成了占星的理性化,以個人為主的本命占星學,也發展到成熟應用的地步。
古希臘哲學百家爭鳴,名家輩出,如柏拉圖、亞里斯多德、畢達哥拉斯等,兩千年前的哲學性宇宙觀,至今對於人類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,仍有具有相當的文明啟迪作用。
當時各家希臘哲學先賢,對於萬物根源的哲學思索,及宇宙的構成相當感興趣,其中許多觀念對於占星學的體系建立,有著重大影響力。並促成歐洲文明,由神話崇拜,經由哲學思辨,走向「理性秩序」化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