它雖然沒有直接證明自由意志的存在性,但它也並沒有否認自由意志的存在。
【愛因斯坦、波多爾斯基和羅森的反擊】
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古典物理學派物理學家,反對海森堡的量子測不準定律。因此,愛因斯坦(Albert Einstein)、波多爾斯基(Boris Podolsky)、羅森(Nathan Rosen)三人,於1935年聯手提出一個假想試驗: 「 E.P.R. 悖論」。
當兩個粒子在空間碰撞,相互反彈,這時候將可以測定A物體的動量,而在未來一段時間之後可以確定B物體的位置。利用這些資料可以反推回碰撞時刻,從而確定A、B兩物體的動量和位置。這樣就可以推翻海森堡量子非地域性理論。
依照愛因斯坦他們提出的理論,只要量子A或者B在碰撞後存在聯繫,並且任何一個粒子的動量與另一個物體的位置被確定,都可以依照古典力學理論來否定海森堡的理論。
而不幸的是,當科學條件成熟,可以進行真正的科學實驗時,試驗結果顯示,粒子的運動遵循了海森堡的理論。粒子之間的確存在著即時互動 (instantaneous interaction)作用,兩個粒子既好像仍然處於互動中,又好像它們的活動已經以超過光速溢出。
我想大家都可以通過這項理論的被證實,展望一下未來。那就是瞬間即時訊號可以真正實現超距作用,從而徹底改變人類的宇宙與空間的概念!
簡而言之,這種量子非地域性理論,為所有的玄學、神秘學中的影響力提供了一個最有可能的解釋。如果你對這個量子理論有更多興趣,推薦你去相關網站繼續學習。
我不確定我是不是會反對這個“量子理論”提供的可能的占星學解釋,但我願意多說一些,引起有心人的思考。
首先,這種理論的研究範圍是次原子狀態的量子,我們無法隨意將次原子狀態的性質,推論到人類行為以及其他一切宏觀事物上去。
事實上,這也是目前物理學界面臨的最大難題:仿佛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物理學,一個是針對宏觀世界的相對論體系,另一個則是針對微觀世界的量子論體系。
但是,我們可以設想,一些時候,人們的意識與思維的進行方式,的確很像次原子的量子形態的運動方式,充滿了非地域性。不管怎樣,我要說,量子論的誕生是科學界的一次徹底革命,舊有科學體系逐漸崩潰,一種全新形態的科學正在誕生。
我一直想要表明的,是我們沒有任何必要用現存的科學體系來詮釋占星體系,但是如果你願意用一種發展性的未來科學的眼光來看待占星,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可以。
我對科學家Ray White所提出的未來科學前景而感到無比的興奮,但我也清楚的知道,這種前景還無法成為當前物理學界的主流思想。
我們能做的,只有關注未來!
(未完待續)